凯发官网首页入口

热线电话

巴斯夫签约两大巨头!

  在创新阴极材料方面的多元化和本地化生产足迹将支持宁德时代的全球业务发展。这是

  中欧两大巨头上一次这么高调宣布合作还是在2021年。当时宁德时代正在德国建设公司首家欧洲工厂。而现在的宁德时代已凭借近110GWh的储能电池年出货量和近360GWh的动力电池年出货量,双赛道位居全球第一(市占率分别29.5%和37.9%),并建设有德国图林根工厂(30GWh,预计2027年投产)、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100GWh,预计2027年投产)、西班牙工厂(与Stellantis合资)和印尼(15GWh)等4大基地,拥有BMW、Mercedes - Benz、Stellantis、Volkswagen、Ford 、NextEra、Synergy等众多国际知名客户。

  业绩方面,2024年宁德时代全年营收达3620亿元,归母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15%;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7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27%;净利润3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02%。

  反之与巴斯夫合作,对于全球扩张不能停的宁德时代来说,寻求的或许不仅是稳定供应,尤其是海外基地就地取材,还有一个可能的主要的因素是应对号称全球最严苛的电池法规欧盟《新电池法规》,这一高压政策要求进入欧洲市场的动力电池一定要满足:碳足迹全面披露、最低回收材料比例、强制实施“电池护照”溯源体系。放眼望去,全球主要的电池材料供应商之一,全球最大的化工巨头巴斯夫无疑首选了。

  首先是,不论是在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还是生产使用优化的清洁能源组合,巴斯夫都非常有经验,包括欧洲首家全自动化大型电池回收再生产一体化工厂德国施瓦茨海德Black Mass工厂、欧洲首个全自动CAM生产设施、一座用于电池回收的原型金属精炼厂等。

  其次是,企业具有全方位丰富的电池材料解决方案,涉及电池包的各种工程塑料,涉及电芯的正极材料、胶黏剂及其他辅材和特殊化学品。其中,正极材料方面,不仅有适用于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NCM系列(镍钴锰氧化物)、NCA系列(镍钴铝氧化物)等高镍三元材料,适用消费电子电池的锂钴氧化物 (LCO) 等,还有针对储能和两轮车市场的锰酸锂(LMO) & 钠电池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固态电池,巴斯夫杉杉设计了快离子导体+无定形态包覆结合的独特复合包覆层,推出了应用于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体系的最新正极材料 D88S。该材料已实现小批量出货,与国内多家头部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已获得了来自北美、欧洲及国内客户的积极反馈。据悉,该产品已实现了与液态电池相当的容量和倍率水平,同时材料表面稳定性大幅度提高,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界面副反应,循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此外,巴斯夫与硅碳材料领军企业Group14近日联合宣布,基于BASF的最新产品Licity® 2698 X F粘结剂和Group14的旗舰硅材料SCC55®,开发出一款即插即用的高性能硅基锂电池解决方案,实现超过1,000次循环,剩余80%的容量和几乎四倍于传统石墨阳极的容量的性能。

  另一面,宁德时代也已宣布将全固态电池量产时间从2027年提前至2026年,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达400Wh/kg,同样聚焦的是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样品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突破500Wh/kg,较现有液态电池提升40%,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巴斯夫和宁德时代的强强联手,也是当下中欧合作最需要的,也是恰到好处的选择。

  8月4日,巴斯夫与巴德富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向巴德富供应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并围绕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和技术研发等多个关键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以满足中国建筑涂料水性乳液行业及客户日渐增长的需求,一同推动建筑涂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资料显示,巴德富是亚洲最大的建筑涂料用水性乳液和功能性助剂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企业,在中国拥有八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达到150万吨,并连续六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丙烯酸下游最重要的包含丙烯酸酯、超吸水性树脂(SAP)、丙烯酸橡胶、高性能材料等生产。代表厂商有巴斯夫、阿科玛、日本触媒、陶氏化学、LG Chem和卫星化学等。其中,巴斯夫拥有最大的丙烯酸产能,达到150万吨/年,湛江一体化基地的丙烯酸及酯装置预计2025年正式投产,年产能约为40万吨丙烯酸丁酯和10万吨丙烯酸2-乙基己酯。

  丙烯酸酯大多数都用在生产胶粘剂、水性涂料和高分子乳液,用于涂料、纺织、建筑等领域。其中,丙烯酸丁酯约占丙烯酸酯产能的八成,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包括卫星化学、扬子巴斯夫、万华化学、江苏裕廊、上海华谊、中海油等。

  不过目前,巴斯夫高管坦言,中国市场如今的供应能力远超当初当时规划时的预期,项目面临的市场利润率将低于最初预期。据悉,2025年上半年丙烯酸丁酯均价为8711元/吨,同比下跌5.99%;7月价格更是跌至7500元/吨,创年内新低。

  不可避免,大企业将通过聚焦成本竞争力和运营效率维持市场地位,中小企业则可能面临加速淘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