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公有制企业500强·产业脊梁:制造业的崛起与担当卫星控股:国内化学新材料领域领跑者
2024年10月12日,全国工商联于甘肃兰州公布了2024中国非公有制企业500强榜单,浙江以106家企业的强势上榜,连续26年稳居榜首,展现了浙江民营经济的持续繁荣与活力。
为此,我们隆重推出“浙江力量:民营经济的‘国家队’”,产业脊梁:制造业的崛起与担当系列,本篇聚焦卫星控股。
企业基本情况:卫星控股集团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一家以浙江卫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的现代化控股集团公司,总部在中国的诞生地——嘉兴南湖。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下,传承红船精神,艰苦奋斗,打造了以实业、投资、石化、贸易、金融为核心业务的产业格局。实现全球化布局、国际化经营。
市场地位:卫星控股得益于优越地理位置和便捷交通,专注于丙烯酸有关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年产值超20亿,增速保持30%以上,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实现装置产能12万吨/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日,在嘉兴市召开等全市三级干部大会暨“六干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上,浙江卫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2024年度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这称号的背后,是卫星控股三十年来的坚守与跨越。
成立于1992年的卫星控股,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大石化企业规模,集团致力于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涉足丙烯酸、丙烯酸酯、纳米级纺织助剂、颜料中间体、化工物流等诸多产业。作为国内领先的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如今的卫星控股以低碳原料为核心,依托轻烃一体化产业平台,实现集团化学品年产能超千万吨,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数字芯片、新能源汽车、医疗卫生等领域,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化学新材料领域领跑者。
上世纪90年代初,长三角地区纺织产业迅速崛起,兴起了应用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的织造技术,可当时作为原料的高分子乳液高度依赖进口。一句“我们中国人能不能自己做”开启了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东的创业征程,他带着几个合伙人在一间租用的仓库,靠着一台300L的反应釜,实现了高分子乳液的国产替代,并逐渐赢得客户信任、占取市场。
随后,杨卫东带领团队一步步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先后建设了国内首套民营丙烯酸及酯装置、国内首套引进美国UOP技术的丙烷脱氢装置……当卫星成为C3产业链龙头时,他又再一次将目标瞄准了“乙烯”这一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化工原料,建成了国内首套百万吨级乙烷裂解装置,并打通了中国首条乙烷全球供应链,完成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创举。
卫星控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加快布局下游高端化学新材料,不断延链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公司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此外,集团积极做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动石化原料轻质化与绿色低碳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实现以科学技术创新和绿色低碳为驱动力的可持续增长 。
过去一年,卫星未来研发中心真正开始启动建设,锚定打造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主阵地”,总部科技初见雏形;集聚了全球财资中心、人才发展中心、全球营销中心的总部经济进一步“提能升级”,充分的发挥区域功能辐射与产业带动作用。同时,卫星深度挖掘民营经济体制简单、机制灵活的优势,依托内部创新创业管理平台,对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化的团队和个人,给予每年15%的项目利润分享,让人才成为企业“创新合伙人”,充分激发组织创新活力,释放人才创新潜能,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
创业过程中,面对市场诱惑,卫星控股没有丝毫动摇。在杨卫东看来,在坚守和改变之间,做强自己的专业才是硬道理。他坚信,无论世界再怎么变,人们不能离开化学,只要专注做好一件事,就一定会有卫星的一席之地。
如今,卫星的产品已经深入我们正常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航空航天、“新三样”,小到一张尿不湿、一件衣服、一瓶水,都有卫星产品的身影。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让卫星一次次在中国化工行业历史中书写新的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